陕煤要闻

首页 / 新闻资讯 / 陕煤要闻
陕西日报: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陕煤答卷”​
作者:程靖峰 梅方义 汪琳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12日     点击量:2396    分享到:

陕西日报  2019年9月30日  4版

陕煤集团以目标导向擘画未来,明确了“十四五”期间以10万产业工人,6000亿元资产总额,支撑5000亿元销售收入和5000亿元A股市值,实现500亿元利润的“16555”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陕煤答卷”

本报记者 程靖峰 通讯员 梅方义 汪琳

陕煤集团的历史,就是一部新中国煤炭工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史。从煤炭开采到资源转化,陕煤的发展变迁记录了新中国煤炭工业的升级跨越,更在世界煤炭开采和转化中由跟跑向领跑转变。

从为新中国建设发光发热的历史深处走来,陕煤集团经过2004年重组逐步发展壮大,成为陕西能源化工产业的骨干和煤炭大基地开发建设的主体。2019年,位居世界企业500强排行榜第281位,成为中国西部能源企业一张闪亮的名片。

砥砺70年,经历辉煌也沐浴风雨,新时代新起点陕煤集团确立了“十四五”期间“16555”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力争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清洁能源供应商和新材料与高端制造服务商,更加接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目标。

这是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中,陕煤集团所要书写的答卷。

能源保供排头兵 稳增长中有担当

煤炭是陕西主要能源产品,是带动全省能源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从新中国成立到70年代初期,原煤产量占到全省能源生产总量的99%以上,为新中国初级工业化提供了动力源。

“一五”期间铜川矿区的三里洞煤矿投产,是西北第一个现代化矿井。1965年到1979年,陕西以开发渭北煤炭资源为重点,扩建、新建渭北矿区。1982年,随着神府特大煤田被发现,陕西煤炭生产快速增长。进入21世纪后,陕西对全省优质煤炭资源实施整合重组,煤炭生产步入黄金期。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陕煤集团应运而生。经过15年的改革发展,陕煤集团通过投资新建、收购兼并、资产划转、内部重组等多种途径,形成了“煤炭开采、煤化工”两大主业和“燃煤发电、钢铁冶炼、机械制造、建筑施工、铁路投资、科技、金融、现代服务”等相关多元互补、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旗下二级全资、控股、参股企业60多个,上市公司3家,员工总数12万余人。

数字记录了陕煤集团的成长。2018年资产规模超过5000亿元,是2004年的43.8倍,营业收入是2004年的51.3倍;2017年以来利润总额占陕西省属企业的三分之一;上市公司陕西煤业股份公司2018年利润109.93亿元,接近陕西全省50家上市公司利润总和的一半。

面对外部经济环境总体趋紧和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陕煤集团逆势而上,呈现“总量稳进、质量向好、重点突破”的发展态势,为全省经济稳增长贡献力量。1月至8月,实现营业收入1902.4亿元,同比增长8%;实现利润101.8亿元,同比增盈11亿元。

壮丽70年,陕西煤炭工业砥砺奋进,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原煤产量稳居全国第三,逐步确立全国能源重要生产基地的地位,为全国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运行提供有力保障。陕煤集团在国家宏观调控和行业大势中超前改革、谋划发展,持续彰显追赶超越的“陕煤力量”和“陕煤担当”。

规模利润共增长 可持续发展见真章

刚刚过去的5年,是陕煤集团取得历史性成就和深刻变革的5年。5年来,陕煤集团在行业的寒冬中去杂归核、治亏创效;在政策的机遇中结构再造、深化改革,打赢了一系列关乎全局、关乎长远的攻坚战。

5年来,在结构调整中再造传统产业优势。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机遇,超前谋划,通过老区减量和增量置换,腾挪出优质产能近6000万吨,优质煤炭产能占比提高到95%以上。“填平补齐”钢铁产业,2017年钢铁产量历史性突破千万吨。完善矿区铁路基础设施网络,构建更加完善的铁路物流体系。建立生产服务和煤炭交易互联网平台,提升了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和服务质量。

5年来,在去杂归核中提升主业核心竞争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施去杂归核战略。集中精力发展核心主业,在一“进”一“退”中布局千万吨级矿井集群,于产业链延伸中构筑高端精细煤化工材料产业群,计划投资上千亿元的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项目开工建设,使主业更具竞争力和延展性。在产业演进和能源革命的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以煤为基,能材并进,技融双驱,蜕变转型”的发展战略并逐步落地,加快战略性产业布局,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蓄势待发,煤炭、钢铁等主业竞争力显著提升,产业配套更具优势,朝着主业突出、新经济特色鲜明的现代能源企业阔步前进。

5年来,在治亏创效中吹响追赶超越冲锋号。全面启动3年治亏创效行动,从稳增长、降成本、防风险、抓改革、优存量等方面入手,凭着对政策环境的敏锐洞察,在“三去一降一补”中下了先手棋,在追赶超越和转型创新中争取主动权,用不到3年的时间,关闭了18处矿井,退出产能1815万吨,占全省煤炭去产能的62%;退出炼铁产能60万吨,占全省钢铁去产能的26%。同时,全面挖掘和盘活存量,累计盘活闲置资产700多亿元。陕煤年销售收入超过全省GDP的十分之一,陕煤的改革发展有力地支撑了陕西经济增长。

5年来,在深化改革中激发体制机制活力。按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改革方向,开展了“归位总部、做实板块、精简层级、放活实体”的改革工作,压减层级、归位放权,专业化、板块化、大部室化改革成效明显,有效降低了内部关联交易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混合所有制改革、员工持股改革试点走在全省前列,各类各级混合所有制企业贡献了陕煤主要利润。大力实施“十项改革”,全面推进“处僵压减”,采取股权划转、重组整合等做法,减少企业80户,出清“僵尸企业”23户,直接去亏15.6亿元,有效提高了运营效率。积极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46家企业167个家属区“三供一业”移交全面完成,18所教育机构分类处置任务全面完成,43所医疗机构成建制划转至医疗健康集团。

在过去的5年里,陕煤集团的资产规模从4020亿元增长到5000亿元,在煤炭行业位列第二;营业收入由1766亿元增长到2806亿元,位列煤炭行业第三。位列煤炭企业全球竞争力排行榜30强第二位,成为唯一入围“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百佳名单”的陕西企业。

技融双驱谋创新 新兴产业乘风起

9月17日,上海陕煤高新技术研究院在上海市松江区揭牌成立。这是陕煤集团跨出陕西、面向世界前沿打造的首个高新技术研究院。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孕育的时代浪潮中,陕煤集团在持续加大力度支持陕煤技术研究院的基础上,开展北京、上海和深圳研究院的组建工作,充分利用这些地方的科技、经济、金融、市场等优势,最终形成东西南北4个技术研究院的协同创新格局。

3年来,陕煤集团实施重点科研项目599项,完成科技投入162亿元,共获国家及省部级奖项44项。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智慧矿井建设、保水开采新工艺、瓦斯零排放矿区建设、无人值守技术应用等举措,不断提高生产矿井的智能化装备水平,加快矿区循环经济建设。“110”“N00”采煤工法引领第三次采煤技术革命。“低阶粉煤气固热载体双循环快速热解技术(SM-SP)”和“煤气热载体分层低阶煤热解成套工业化技术(SM-GF)”经鉴定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国家级课题“超低挥发分碳基燃料清洁燃烧关键技术”已在长安石门电厂完成工业化试验,为陕北半焦市场的开拓探索了新路径。

陕煤集团的新材料、新能源等自有技术走出了实验室,正在迈向产业化。纳米流体吸能材料、透明导电薄膜等15项科技成果,有7条线已开始生产,其他8条线正在调试。“纳米流体吸能材料”道路吸能防护产品在316国道汉中段成功示范应用,“三元动力电池”产品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矿用封孔材料及加固材料”产品全面进入内部市场,ITO导电膜、银纳米线完成小规模开发应用。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转化已经在各自领域进入并跑、领跑阶段,为陕煤转型升级提供支撑。

按照省委、省政府“三个转化”的战略部署,在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投资1022亿元,建设年处理原煤2014万吨的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项目。通过园区优质的发展环境和低成本、大批量的基础材料,吸引高端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入园,最终实现煤炭资源与纺织服装、建筑装饰、汽车材料、航天航空材料等高端制造产业的衔接。该项目承载着陕煤转型发展的希望,肩负着打造能源化工全产业链示范基地的使命。

2017年陕煤集团成立了100亿元的转型创新基金,对内支持集团已有的新技术产业转化,对外以股权投资的方式培育新兴产业。集团瞄准新材料、新能源等经济领域,积极布局细分行业跑道上的头部企业,目前已投资多个项目。其中投资西安隆基,布局新能源产业;重组江苏恒神股份,布局碳纤维全产业链。通过运作这些项目,坚定了借助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信心,最终形成集团新的经济支撑点和增长极。

“通江达海”建物流 “三个经济”助发展

9月27日,陕煤靖神铁路正式开通运营,每年可提供5100万吨的运力保障,与国家运煤专线浩吉铁路(原称蒙华铁路)一道,为陕北煤炭外运提供新的战略大通道。

作为一个“大进大出”以能源资源为基础的企业,物畅其流至关重要。只有建立完善的物流运输、储备和价格发布体系,才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确保全国能源供应。在多年历史积淀的基础上,陕煤集团通过织密、接驳、水陆并用等方式,布局自己的物流产业,将自身的“筋骨”延伸到大半个中国,助力陕西“三个经济”发展。

陕煤集团整合内部铁路资源,专门重组设立铁路物流板块,在参股建设浩吉铁路运输大通道的同时,围绕产业布局,以合资合作、混合所有制等方式积极与其他主体布局构建陕北铁路物流系统。陕煤集团运营及在建铁路里程约580公里,整合内外部相关资源后铁路里程达到1000公里,里程、运能、运量均居全国前列。

目前,陕煤集团正在加快靖神、冯红、红柠和榆横4条铁路的建设与完善。届时,对内将实现以上4条铁路的直连直通,对外将实现与蒙华、包西、太中银、神朔、瓦日、大秦和蒙冀7条铁路互联互通,最终形成九大出口外运格局。

另外,陕煤集团积极在珞璜、万州、果园、涪陵、荆州、枝城建设大宗产品物流基地,加快长江中上游物流节点布局,为集团煤炭产品南下,铁矿石北上提供支撑。陕煤集团加强陕渝能源战略合作,2019年计划入渝煤量1000万吨,同时随着荆州港煤炭物流基地一期工程的建成,可实现煤炭周转3000万吨,占湖北省煤炭消费量的35%,远期实现煤炭周转量5000万吨。通过前后“两个一公里”的集疏运系统建设,可实现产运销高度匹配、路港直通、铁水联运的物流大格局。

2018年12月,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和重庆市经信委共同指导,陕西煤炭交易中心负责编制的“中国煤炭价格指数—长江中上游(重庆)动力煤价格指数”发布,填补了长江上游区域煤炭市场指数的空白。此外,湖北指数进入到指数宣传和样本企业确定阶段,今年年底长江中上游(湖北)动力煤价格指数也将发布。届时,陕煤集团主导的陕西、重庆、湖北三大动力煤价格指数,将在各区域形成价格风向标作用,最终在全国动力煤交易市场中形成“沿海看神华,中部看陕煤”的新格局。

擘画企业新蓝图 高质量发展启征程

回首来路,砥砺奋进铸辉煌;展望前景,高质量发展启征程。

结合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陕煤集团确定了“十四五”期间“16555”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即以10万产业工人,6000亿元的资产总额,支撑5000亿元销售收入和5000亿元A股市值,实现500亿元利润,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清洁能源供应商和新材料与高端制造服务商,更加接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目标。

高质量发展是高效益的发展。陕煤集团提出向改革要效益,删繁就简,压缩管理层级,治亏创效,消灭经营亏损单元;向调结构要效益,做精做优煤炭产业,发展壮大以煤为基的煤化、煤钢、煤电等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推进产业层次向高端集聚,产业领域向战略新兴产业拓展,产业维度稳妥向国际延伸,积极培育多极协调的产业布局;向数字化要效益,从煤炭起步,搭建煤炭产业平台,重构煤炭产业生态;向产融结合要效益,发挥以煤为基的产业经营支撑作用和资本运营乘数效应,把投资股权、搞活产权和资本运作及资产证券化作为重点方向,力争在“十四五”末形成A股市值5000亿元的目标。

高质量发展是依靠科技进步的发展。陕煤集团明确,吸纳集成现代科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化科技创新生态,走创新驱动的路子。建立以最高决策层为主导的综合型决策机制。超前布局新技术、新产业,围绕陕煤主业发展煤化工新材料,融入我省汽车、航天航空、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配套中,实现全产业链畅通协调发展。加强人才培育,走“高端领军人才+劳动者素质全面提高”的人才兴企路子。高素质培训劳动大军,培养出一大批技艺精湛、掌握绝技绝活的高技能人才,成就越来越多的“陕煤工匠”。

高质量发展是环境和产业均可持续的发展。陕煤集团明确,坚持绿色发展的环境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智能化+110/N00”技术推广应用,提升煤炭供给质量和效率;把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与煤炭分质利用制芳烃相结合,生产“三烯”和“三苯”,进而生产具有高附加值的聚烯烃、聚酯、聚碳酸酯等化工新材料,进入纺织、建筑装饰、包装、汽车等制造业所需的大宗材料领域,走煤化工和石油化工融合错位的发展之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从仅重视生产阶段问题,转变为重视矿山全生命周期出现的所有问题。坚持转型战略指导下的产业可持续发展,重点是要调结构、优布局、强产业,面向内部挖掘潜力,面向外部寻找新动力,面向未来布局新兴产业,全链条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高质量发展是加强党建引领的发展。陕煤集团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坚强领导,坚持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推动党组织融入企业治理结构,让党的建设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高质量发展是惠及全体职工的发展。陕煤集团将着力环境随发展同步改善,收入随效益同步增长,需求随发展同步满足,价值随责任同步体现,全系统加大安全投入,全领域加大科技投入,全方位加大职工生活投入,让全体职工更有安全感、更有获得感、更有幸福感、更有自豪感。

党建领航促发展 脱贫攻坚映初心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高质量发展是一场关系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没有坚强有力的党建作保证是很难实现的。

5年来,陕煤集团在党建引领中强化国企初心和使命。始终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领导融入企业治理,发挥了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深入全面系统开展专题教育、学习教育, 强化了全体党员的理想信念,增强了“四个意识”、坚定了“四个自信”,确保时刻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落实省委“三项机制”,制定和落实了“三个办法”,推行综合考评末位淘汰制度,形成追赶超越的良好氛围。突出纪律审查工作重点,持续整治违规违纪问题,常态化的内部巡察督导工作实现全覆盖,廉政风险防控、廉洁文化体系逐步形成。党建工作连年在全省考核中位居省属企业第一。

抓作风。陕煤集团党委从班子自身做起,带头通过上下联动、主题发言、集体讨论等形式不断提升党委中心组学习质量,在提升班子整体理论素养、倾听基层声音的同时,增长了大家干事创业的本领和系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强考评。按照“考核看显绩、综评看潜绩”的思路,陕煤集团从完善公平公正考核机制入手,让苦干实干、取得实效的干部凸显出来。31家下属单位主要领导、14个机关部门负责人分批次登台述职,使“比实绩、排座次、论英雄”成为工作常态。

严管理。陕煤集团全面筑牢党组织全覆盖的纪检网络,探索开展综合派驻监督,推进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活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和制度防线。在省国资委系统率先开展巡察工作,共巡察16家单位,今年还创新开展了意识形态专项巡察。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陕煤集团以“三四四”工作法,推动主题教育在集团下属36个党委(总支)、2000多个党支部、2700多名中高级党员干部、4万多名普通党员干部中扎实开展。初步形成了《陕煤集团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等8个整改项目。集团各级组织先后完成立行立改问题3340件,其中解决各类民生问题946件,凝聚和激发了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脱贫攻坚中,陕煤集团设立扶贫专项基金5.5亿元,截至2018年年底累计投入“两联一包”扶贫资金6040多万元,实施帮扶项目260余项;推进榆林产业扶贫工作,投资2亿元成立产业扶贫公司。集团获得全省助力脱贫攻坚优秀企业称号。2019年,在产业扶贫上,已完成投资3.69亿元,建成投运的3个项目已带动就业1000余人,帮助442户村民实现脱贫;在精准扶贫上,集团各单位今年上半年累计投入帮扶资金815万元,消费扶贫765万元,尽显陕煤的社会责任担当。

壮丽70年,陕西煤炭工业砥砺奋进铸就辉煌,彰显了一代又一代煤炭人的接续奋斗。陕煤集团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新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一流企业。这既是陕煤二次创业的国企使命,也是回馈3800万三秦父老的不变初心。